等虞秋知晓鬼针草不能普遍种植时,已经是第二日了。
是她没有思虑周全,只想着这样村里能安全些,没有考虑到田地会受影响。
细想之下,她开始了反思。
她能想到,村里人就想不到种植鬼针草能安全些吗?
不过村里不能种,后山背面的山脚下,还是可以种一些的。不说能抵挡住异兽,只要能拖延些时间让她有所警醒,这就够了。
悄悄的深叹一口气,掩饰那几不可查的尴尬。
日升日落,三日悄然而过。
家里多了几个小劳动力,不说帮上大忙,但是小活确实没少做。
见他们干活勤恳,没有偷懒,就连那刘大宝,都被三丫哄的服服帖帖的。虞秋也就没和他们计较,也就是多叉几条鱼的事。
说到刘大宝,就不得不说他阿奶赵婆子了。
头日孙子孙女没拿东西回去,次日竟还厚着脸皮上门讨说法。
被随后追来的刘老头,一把将人拽回去了。
也是不容易,一把年纪了,还涨红着脸给李氏赔不是。
因为刘老头来的及时,赵婆子还没来得及撒泼,她们就没再计较。至于老两口回家如何,旁人自然懒得操心。
三天时间,一个用枯枝和枯竹围的简易篱笆小院已经成型,后院的地也被开垦了一块,约有五平方左右。
院子里多了不少簸箕、笸箩和晒架,晾衣架也用竹子在后院支了两处。
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功劳。
那些老旧的床、桌、椅都劈了当柴烧了,替换成周叔刚做的新床和桌椅。
真是体现了那句,人多力量大!
历时六七日,三间破败的茅草屋,终于有了家的模样。
家里也不用再麻烦旁人来帮忙了,这些日子的情,她都记着呢。
哪些几家凑的粮,她日后也会加倍还上。
后山的鬼针草和野薄荷的种植计划,也进行了大半。
每日吃鱼,面色渐见润泽,日日进山,体能也强健许多。鬼针草不用再留种,进程就加快了不少。
还在山中用异能挖了几个庇护所,以备不时之需。后山的庇护所,她没用树木根茎包裹,到时不好解释,就是几个方便掩藏容易掩盖的土洞,可容纳三五个人在其中,日后也可以藏些粮食和药材在里面。
俗话说得好,狡兔还有三窟呢!未雨绸缪总不会出错。
这日,她用罢朝食,便往后山去。
到了山上,她采回不少当季成熟的草药。回家后,她将枸杞子和金银花挑出来,留在家中晾晒。
其余药材则与刚炮制好的那一批放在一起,带到镇上去卖。
今日只带了二禾和三丫一同去。
出发前还专门又去溪流叉了两条肥鱼,答应了要给那铁匠大叔送鱼的,不能失信于人。
那鱼用树叶包着,放在背篓里,底下垫了几层树叶。
药材放在了另一个背篓里,让二禾背着。
都用野菜做了遮掩。
毕竟是去镇上,路程不近,也是怕被有心人盯上了。
三丫背的是竹篓,里面是她挖的野菜,说是赶上早集也能卖钱。
那野菜三丫整理的很干净,一小捆一小捆的用茅草捆好的,说是要卖两文钱一捆,五文钱三捆。
若是全卖了,都够买两块麦芽糖了。
告别了李氏,三人就出发去了镇上。
直接从村里走的,没有刻意绕路。遇见人,也只说是挖了些野菜去镇上卖,碰碰运气。
两小只不是第一次去镇上,但那时候年纪小。二禾还有些记忆,三丫根本不记得自己去过镇里。
一路上小兄妹俩全程双眸晶亮,活力持续高涨,始终冲在虞秋前方。
到了镇上,一向内敛的二禾,都不掩眼中喜色。三丫更是外放些,蹦蹦跳跳的东张西望,看什么都觉得稀奇。
虞秋只笑眼看着,脚程却不慢。
到了集市,二禾眼见人流渐少,就有些着急,怕野菜卖不完,扭头对着虞秋说:“大嫂,我带三丫在这卖野菜不乱跑,你先去忙你的。”
虞秋闻言环顾四周,摇了摇头,“不成,人还是太多,我不放心,野菜卖不完就留着自家吃。”
她打定主意不让小兄妹离开视线半步。
集市看似太平,可万一有个闪失......
这般想着,虞秋带着兄妹俩径直朝铁匠铺走去。老远便听见“叮当、叮当”的打铁声,节奏分明,像是给这热闹的集市打着拍子。
知道大嫂是担心他们才拒绝他的提议,二禾没有不高兴,只喊着被热闹的集市吸引的三丫,跟上大嫂的脚步。
离得老远,虞秋就扬起了笑,一边喊着一边挥手,“铁匠大叔!”
那打铁匠手中动作一顿,抬头闻声望去。
这一看,就让铁匠本就严肃的脸,变的更加严肃的起来。
与虞秋的表情,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显然,虞秋没有自知之明,还不知道自己是个烦人精,小跑过去后,笑道:“铁匠大叔忙着呢?”
打铁匠一脸阴沉,加上壮硕的体格和凶相,吓的小兄妹俩都没敢靠近。
也只有虞秋不怕他。
看着小姑娘没被吓到,打铁匠只能无奈道:“又来干啥?”
虞秋把背篓放在地上,把里面的野菜先拿出来放在一旁,“给您送鱼啊,只是抓不到活的,您可得赶紧炖了,久了可就不新鲜了。”鱼拿出来后,想了想,那两把野菜就没放回背篓,“这野菜也给您留着吃个新鲜,您别嫌弃,我还有事,这就走了,不耽误您忙。”
说完扭头就走,又不放心地叮嘱一句,“那鱼可抓紧吃!”
看着‘烦人精’带着两个小孩的背影消失在前头巷口,打铁匠面上浮现复杂的神色。
视线又落到地上树叶包裹的两条大鱼身上,他无奈一笑:“这小丫头倒是守信。”
离开铁匠铺,虞秋就赶去药铺。
到了药铺门口,看这边人也不少,就让二禾带着三丫,先在旁边卖野菜试试,卖不了她再带他们去集市碰碰运气。
进了药铺,她还有些不放心的回头望了两回,见两人都很听话,才抬步往里走去。
还是上回那个掌柜的,不过今日没有分拣药材,看着是在配药。
掌柜的听见动静,抬头看向门口,就瞧见一个面熟的小丫头。
仔细一想,倒是想起来了,是前几日说大话要卖二十年人参的小姑娘。
不自觉的掌柜的脸上就带了笑,调侃道:“怎么,今日带了二十年的人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