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石。“陆君衍翻身将人笼在身下,突然察觉她唇角翘起,“阿虞?“
温知虞指尖点在他心口画圈:“上月走漕运的二十船陈米,此刻该到临漳码头了。“她突然翻身骑在他腰腹间,垂落的发丝扫过他战栗的胸膛:“陆大人打算怎么谢我?“
寅时的寒风卷着雪粒子砸在窗棂上。陆君衍系玉带时,瞥见妆台上歪倒的胭脂盒——昨夜他情急时打翻的。床幔里伸出一截雪臂,将虎符塞进他袖袋:“父亲旧部在临漳接应。“
紫宸殿檐角铜铃乱响,奉国公盯着陆君衍官袍下摆的皱褶冷笑。年轻首辅腰间蹀躞带扣错了一格,分明是仓促更衣。他转身对心腹使眼色,二十余名官员突然高举奏折跪在丹墀:“请陛下开仓赈边!“
金銮殿内,景元帝正舀着燕窝粥打量舆图。雷骆捧来的密折还沾着车辙印:“温家商船昨夜子时靠岸,临漳县令已带人卸货。“
“好!好!“帝王突然摔了青玉勺,“传旨,开东华门迎粮车!“
奉国公的朝珠突然崩断,翡翠珠子滚进雪泥。他盯着宫门外蜿蜒如长蛇的车队——每辆粮车都插着杏黄旗,旗面“温“字刺得他眼底生疼。户部侍郎突然扑到车辕前:“这米袋怎的泛潮?“
“去年江南水患,陈家米铺三千石新米泡了汤。“温知虞披着狐裘从仪门转出,金丝履踩碎薄冰,“这些陈米虽不金贵,熬粥却能活人。“
陆君衍解下大氅裹住妻子,抬眼扫过面色铁青的奉国公:“韦老将军若嫌米陈,本官可派人去邙山取新粮。“他突然抽出绣春刀划开麻袋,雪白米粒瀑布般倾泻,惊得跪谏官员纷纷避让。
景元帝立在城楼俯瞰,看见温知虞踮脚为陆君衍拂去肩头落雪。年轻首辅突然擒住那截皓腕,当众将虎符塞回她掌心:“夫人替为夫保管可好?“
奉国公的象牙笏板“咔嚓“折断。他盯着粮车上的水渍,突然想起半月前暴雨冲垮邙山粮仓的密报——原来那场雨,早被人算进棋局。
“陛下有旨!“华哲珅尖细的嗓音刺破喧嚣,“着奉国公即刻押送军粮赴边,钦此——“
老国公踉跄着接旨时,瞥见陆君衍袖中露出的半截密信。朱笔勾出的“邙山“二字血迹未干,恰似他昨夜摔碎的前朝瓷瓶。
跪谏的官员开始打摆子,雪水渗进官袍冻紫了膝盖。温知虞忽然招手,二十口热气腾腾的粥锅抬到宫门前:“诸位大人为国操劳,喝碗姜粥暖暖身子吧。“
陆君衍舀起半勺喂到她唇边:“夫人善名传天下,为夫往后可要仰仗你了。“温知虞就着他手喝粥,忽然咬住瓷勺轻笑:“陆大人昨夜可不是这般说的。“
奉国公的马车碾过粥渍时,听见年轻首辅的闷哼——温知虞正拧着他腰间软肉:“让你扣错腰带!“
五更天的铜漏声里,奉国公蟒袍下的双腿微微发颤。汉白玉阶上跪着的同党们,官帽翅摇得像秋风中的残叶。
“诸位爱卿的折子,朕定要细细品读。“永庆帝抚着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本,指尖掠过最上方那本《请诛妖言惑众者疏》——落款正是韦恩禄长子。
华哲珅捧着金盘挨个收取奏疏时,雷骆的狼毫在暗处游走。奉国公瞧着锦衣卫指挥使袖中露出的名册一角,冷汗顺着脊梁滑进玉带。
“报——“传令官靴底带血冲进大殿,“宛城急奏!五十文新米已入市!“
刹那间,朝堂静得能听见香灰跌落的声音。永庆帝抚掌大笑:“好!好个遍地是粮的西魏!“他忽然转向韦恩禄,“爱卿以为,南唐此刻还敢犯边么?“
奉国公的膝盖重重磕在金砖上。他分明看见皇帝眼中闪过的杀意,就像二十年前剿灭宁王党羽那夜,浸透血色的弯刀。
散朝时,韦恩禄扶着蟠龙柱才勉强站稳。胡钊飞凑近低语:“四十万石已装船,只是大运河那边。“
“做三本账!“奉国公指甲掐进掌心,“明账给户部,暗账送东宫,真账...“他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今夜就沉进沧州湾。“
子时的漕运码头,胡钊飞盯着最后一船粮没入夜色。突然,岸边芦苇荡惊起寒鸦,他慌忙去摸腰间匕首——却见个醉汉踉跄着跌进运河。
“晦气!“胡钊飞啐了一口。他不知那“醉汉“腰间闪过玄铁冷光,正是皇城司特制的潜水铜管。
三日后,宛城米铺前人头攒动。掌柜的敲着米斗喊:“新到的江南粳米!“忽然瞥见人群里闪过熟悉面孔——竟是那日沉船的漕工!
当夜,雷骆的快马踏碎御史台寂静。他摔在陆君衍案前的,除了浸水的账簿,还有半块刻着韦氏族徽的船板。
“好个忠君爱国的韦氏!“陆君衍就着烛火烧毁证据,“传令俞二,他那三百石青盐不必遮掩了,光明正大送去沧州卫所。“
更漏指向寅时,奉国公府后门溜进个粮商打扮的男子。他跪在韦恩禄跟前颤抖:“四十万石...全被沧州水师扣了!说是...说是南唐奸细的粮草!“
青铜灯台轰然倒地,密室里回荡着野兽般的嘶吼。奉国公不知道,此刻东宫书房里,太子正将誊抄的真账本投入火盆。跳动的火舌吞没了“韦氏“二字,却吞不掉窗外那双属于皇城司的鹰目。
晨光刺破乌云时,永庆帝摩挲着新贡的龙泉剑。剑身映出他唇边的冷笑——二十年前他在这般晨光里送晴妃上路,二十年后该轮到韦家了。
……
胡钊飞踏进宛城祖宅时,祠堂香炉还燃着三柱断头香。族老们围坐紫檀八仙桌,烛火将“忠孝传家“匾额映得忽明忽暗:“运河工地要粮三十万石,中州赈灾需二十万。“
十一月的霜花凝在粮车篷布上。中州米铺开张那日,粗麻布衣的汉子攥着钱袋的手背青筋暴起:“四百五十文?!你们这是要吸人骨髓!“绸缎庄掌柜却笑着甩出银票:“先给爷装十车!“
胡钊飞倚着二楼雕花窗,看奉国公府的亲兵用枪杆划出排队线。突然有个赤脚少年撞开人群:“南郊新米一百五十文!“粮铺霎时空了大半,连刚付定金的富商都踹翻米袋:“退钱!“
“备马!“胡钊飞扯断腰间玉佩穗子。南郊粮仓前铁索哗啦作响,皇城司的玄色鱼服刺得他眼眶生疼。戴青铜面具的伙计正踩着滑轮车卸货,新米瀑布般倾入斗斛,溅起的粉尘里混着谷香。
“第一百二十三号!“执秤人吼声震落屋檐冰凌。胡钊飞看见个瘸腿老汉颤巍巍捧出八个铜板,竟真换走半袋白米。他忽然想起三日前族老说的“陛下要动漕运“,喉头涌上腥甜。
当夜宛城祖宅烛火通明。胡钊飞盯着账册上暴跌的数字,窗外更夫正敲三更梆子。管家捧着碎玉进来:“邙山粮仓。也被那伙人占了。“
十日后,运河堤岸飘起米粥香。监工举着铁皮喇叭喊:“胡老板捐粮,每人领三斤!“挑土民夫却啐了口唾沫:“前日南郊才卖八文钱,掺糠的都不要!“
紫宸殿地龙烧得太旺,景元帝指尖敲着密报轻笑:“皇城司这回倒是会办事。“雷骆垂首盯着自己皂靴——那日南郊粮仓的青铜面具,分明是温家暗卫的制式。
温府暖阁里,红缨将密信投入炭盆。火舌舔舐“存银一千七百二十万贯“时,温知虞正往珐琅手炉添香:“给董先生送两车银霜炭去,运河边风大。“
腊月初八的雪粒子砸在胡钊飞官帽上。他望着最后一车粮驶入中州城门,突然听见粮袋裂开的沙沙声——掺了三成陈糠的米粒,正顺着车辙印洒了一路。
……
初雪簌簌地覆满金銮殿的琉璃瓦。奉国公的皂靴碾过丹墀积雪,在朝服下摆洇出深色水痕。他捧着象牙笏板出列时,刻意让嗓音裹上苍老的颤音:“大运河冻土深达三尺,民夫每日冻毙十余。“
“十六文变六百文?“永庆帝突然打断,指节叩击龙案的节奏与更漏同步,“韦卿是把朕当稚童戏耍么?“
满朝朱紫齐齐屏息。奉国公笏板上的瑞鹤纹映着雪光:“陛下明鉴,今冬炭价暴涨三十倍。“
“柳阁老。“永庆帝抛出一卷染血帛书,“念。“
当“太子纵容粮商侵吞赈灾粮“的字句砸在鎏金砖上时,韦恩禄的笏板“当啷“坠地。他分明看见帛书边缘沾着的中州黄泥——那是他派去灭口的暗卫靴底特有的土腥气。
“陛下!这定是逆贼。“
“逆贼在龙案上坐着呢。“永庆帝喉间滚出低笑,“九月廿五太子抵中州,十月初三你韦氏粮行挂牌四百文,十月十五沧州水师截获的四十万石粮。“他忽然抓起茶盏掷向蟠龙柱,“要不要朕把运河里泡烂的账本抬上来?!“
瓷片迸裂声惊得个紫袍官员栽倒在地。太子太傅抖着山羊须出列:“当务之急是派兵镇压。“
“镇压?“永庆帝指着殿外飘雪,“昨夜冻毙的流民就躺在宣德门外!要不要请爱卿去摸摸他们肚里填的观音土?“
朝堂死寂中,忽有禁军统领疾步入内:“八百里加急!中州暴民已攻占府衙,太子殿下...殿下昨夜轻骑离城!“
“好个储君!“永庆帝抚掌大笑,冠冕珠帘乱颤,“柳阁老拟旨!大运河即日停...“他忽然剧烈咳嗽,帕子上绽开血梅,“停...工...“
退朝钟声撞碎雪幕时,齐王的蟒纹暖轿与睿王的青顶马车在朱雀门擦肩。车帘交错间,一方描金拜帖悄然落入睿王袖中。
“去醉仙楼。“齐王摩挲着暖炉上的螭纹,“把前日收的那批辽东老参带上。“
雅阁里,铜兽香炉吐着龙涎香。睿王抖开拜帖,露出夹层里泛黄的密信——正是太子在中州强征民女的供状。他指尖划过“一夜虐杀七人“的字样,忽然低笑:“皇兄这礼,可比老参金贵。“
“江南的戏班子已排好新戏。“齐王蘸着酒水在案上画圈,“《储君夜逃》,三日內唱遍运河两岸。“
“小弟倒备了些童谣。“睿王袖中漏出张洒金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配上工部最新绘制的运河奢账。“
戌时的更鼓声中,八大胡同突然飞出无数孔明灯。每盏灯下都悬着揭帖,雪片般飘向御史台。巡夜卫兵举枪要刺,却见灯面赫然绘着东宫图腾。
与此同时,千里外的中州暴民营地里,篝火映着个戴青铜面具的身影。他展开新到的飞鸽传书,露出底下压着的盐引:“告诉兄弟们,京城的粮车出发了。“
雪夜里,四十辆罩着黑布的粮车悄悄驶出永定门。押车的锦衣卫抹去车辙印时,没发现领头马车的青骢马额间,隐约闪过皇城司独有的朱砂印记。
奉国公府密室内,韦恩禄正将族谱投入火盆。跳动的火舌吞没了“韦元庆“这个名字——那是他派去中州平乱的长子。门外忽然传来管家的哭嚎:“老爷!沧州...沧州卫所哗变!“
青铜灯台轰然倒地。韦恩禄不知道,此刻东宫书房里,太子正用他送的龙泉剑刺穿最后一名知情人。血泊中飘着的,是雷骆亲笔所书的《韦氏十罪疏》。
……
戌时的梆子声刚过,京城茶馆的说书人突然摔了醒木。茶客们盯着他手中泛黄的告示,听见“太子私吞赈灾粮“几个字时,打翻的茶碗在青砖地上炸开瓷片。更夫巡夜路过米铺,看见“丰裕米铺“匾额被人泼了粪水,恶臭里混着朱砂写的“国贼“二字。
谣言像长了翅膀的蝙蝠,一夜之间扑满西魏十六州。运河码头扛包的汉子啐着唾沫:“太子妃娘家开的扬州米铺,一斗米敢要二两银!“驿站马夫往草料里掺沙时嘀咕:“护国寺雷劈的古柏,就是皇长孙落地那日焦的!“
皇城司密探蹲在房梁上记录,羊皮纸写满“云妃冤死““太后弑姐“等字眼。雷骆翻着案卷冷笑——城南乞丐窝里搜出的证物,竟盖着二十年前先帝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