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斗大会的结束,整个会场的重力被反向调整过来。
会场转变为文斗大会,同心圆此时被倒置,刚刚武斗场被转换成了最顶端。
整个会场的造型如同碗口放置在平面上的漏斗一样。
众多仙士开始离席去观看各色琳琅满目的展品,同武斗会一样,展品集中在“漏斗”的颈部部分,而法球依然停在梯形碗的几何中心处,它同样提供给仙士以全息视野观测各种灵植,宝器,建筑等等......
在历经了几天的筛选,各仙士体验和投票以后。方不羁和圆苦二人果然脱颖而出,分别获得灵植类和建造类冠军,蟠桃大会接近尾声。
在文斗冠军出炉以后,六祖准备在大会结束时给表现优异者颁发奖励,同时宣布另一件重要的事情。
众仙士按照以往的秩序退回到自己的席位上。此时,众多仙士都曾相互打赌,比赛结果昭然出现,大家就聚在一起互相嘲笑,甚是有趣。
和聚会之初的喧嚷有所一比,在一片哄笑和乱语之中。五个人正向那琥珀法球正上方浮空行进,每一个在会场的任意视角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
他们分别是:排在前头的六道圣祖。
四人并列从右至左分别是:王燧,独孤拓,圆苦,方不羁。
和以往一样,固定的流程,六祖将奖项伴随着掌声颁发给每一个人。
就当众人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散场的时候,
六祖从掌中变化出一颗璀璨的法印出来,将其浮在天空之中。
顿时,流光四溢,引得众人称奇。大家用神识纷纷探查此物,发现这玩意儿真是了不得。
那是一块通天法宝,许多仙士此前终其一生恐怕都见不到一枚通天法宝。
“下面,本尊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宣布,请各位肃静。
第一,本尊要将此法印奖励给眼前的这四位大会表现优异者。
仙界奢靡颓废此时已是众人所知,常言道:‘无无’法门,最难修行。
但是这不可为众修士懒惰怠慢的借口,一些修士看似修得仙身,实则退化为动物。看似功德圆满,实则深陷‘七苦’之中。
执迷五蕴,忘乎道心。难悟六道轮回,万法皆空。此印一出,当使修行者铭记初心,重回人界,牢记曾经为人之根本,一心向道,自强不息。
法印之功效为:标记逆修者四人,所标记之人可逆阶品修行。
什么是逆阶品修行?
意为修士在元气大圆满之时,可选择逆渡劫到等级更低的阶品。如大乘圆满期修士可选择逆渡劫至合体期初期,以此类推直至练气圆满期回退到锻体期初期,再退便是无修为之状态。最后一步从无修为状态反回‘无无’大境,如同日晷影针绕行一周后又再向前推进一刻,那一刻便是‘无无’大境。
汝等四人,需同生死,共进退,方可完成逆修使命……”
此话一出,说到一半时,引得满堂惊讶。众仙士议论纷纷。
“若我们当中有一人死了,这个法宝会怎样?”方老大问道。
“你们会逆修失败,你们的阶品会停留在你要修的那个阶段。”六祖回答道。
众仙士又再次议论起来。
“逆阶品修行,果真是活久见啦,哈哈,有意思!从一个强人修成了小白,从仙人退回到凡人。哈哈哈哈,有意思,真有意思!”
一位座中的仙士哄笑道。
“我们可以携带法宝降阶吗?”圆苦问六祖。
“不可以,法宝会在降阶中遗失。除非你们有特殊的保护方法。”六祖答道。
“另外,你们的阳神会越来越强大,不会因为降阶而退化成元婴,可你们的肉身会越来越弱。
如果你们的肉身承载不下阳神,阳神也会自行衰弱,所以你们要想到保存它的办法。”
六祖补充道。
“汝等将以吾之名义,跌落九天,修成大道。”
“众仙士肃静!”六祖放出神识威压群雄。
“下面我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宣布,听好了!
从明日起,混沌元尊将继承吾意执掌仙界大权!而本尊已冲破‘无无’大境之玄关。”
说罢。六祖顿时金光乍泄,光焰万丈。整个身子幻化成虚影变大,宛若一尊菩提佛像。
变大的身体由金色淡光组成虚像,在天空之中熠熠生辉。金光所照耀人之处,使其感到平易温和,肃穆神圣,不敢轻佻。
众人纷纷将手高高举起,行注目礼,并伴随着欢呼声响起。
“‘无无’境!”方老大和圆苦吃惊的看着六祖。王燧面不改色,独孤拓和元尊无动于衷,
这三人仿佛早已经知道六祖的秘密。
“恭喜六祖,贺喜六祖。”四人拱手异口同声向六祖贺道。
在仙身停止变大之后,整个会场如同沉浸在了夕阳的暖光之中,随着光照的增亮,众人感到刺眼而闭目。
正当众人沐浴在这亮光之中,感受它的平和广阔和温暖的时候。
亮光骤然熄灭,
六祖的身影已经消失......
留下呆若木鸡的众人面面相觑,
在隐隐约约之间,王燧仿佛听到自己心中响起一个声音
“燧儿啊!你要记着,修成大道的奥妙在于:在神性中寻找人性,而不是去人性中寻找神性!”
那声音在他心里如同磬钟一般久久回荡……
此时,王燧眼泪流出,心里暗暗下定誓言:
我一定要修行成功,早日与师父团聚。
一些敬仰六祖之人,见王燧流泪也不免百感交集,充满了激动和不舍。
而效命于元尊之人则是乐的得意忘形,合不拢嘴。
他们就沉浸在那离别后的情绪中不知过了多久……
最后,蟠桃会在元尊主持下终于完成了谢幕,众人议论纷纷,欲说还休地离去。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修士修行需要渡劫,可逆渡劫这种东西闻所未闻。
就在六祖钦点了四位逆修者之后,他们其中的几人就整日整夜地泡在藏经阁,力图从那些古老书籍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藏经阁非一般想象中的小阁楼,它之所以叫这样的名字,是大家自古以来都这么叫惯了。要想装下仙界这万万年来所收藏的典籍,意味着它的规模出奇地大,大到让人难以想象。
当四人置身于其中之时,就好像四只小蚂蚁在大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