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还未完全破空而出,他们乘坐的黑色轿车缓缓驶入霍家祖宅的地界。
霍家祖宅坐落于蓉城城北栖霞山麓,依山势而建,青石垒砌的高墙沿着山脊蜿蜒而上,远远望去,如一条盘踞的龙。
宅院正门朝南,门前九级石阶,阶下立着一对明代石狮子,狮身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唯有怒张的爪牙仍旧透着当年御赐的威严。
老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只是山脚下一座三进院落。
霍家祖上以药材起家,至嘉庆年间,因向宫中进献“九转还魂丹“治好了太后的顽疾,被赐予五品顶戴,这才扩建了中路的五间九架主屋,檐下悬着御笔亲题的“仁心济世“匾额。
太平天国时,老宅曾遭兵燹,唯独主屋因墙体掺了糯米浆而幸存。
民国初年,霍家转做航运,当家人从南洋运来铁力木重修了东西两路,又在后院挖了口深井,井栏刻着“饮水思源“四字。
正是当年霍家与洋行争码头时,提醒子孙莫忘根本。
如今的老宅,前院还保留着药铺时期的“百草园“,中庭的百年紫藤攀着西洋式铸铁回廊,后院的青石晒药场早改作了停机坪。
这种新旧交融的格局,恰似霍家百年来的发家史——守着老派的根,却永远比时代快半步。
霍家祖祖辈辈一直延续着老祖宗的礼仪教制,是个十分注重规矩的大家族。
低调而不失豪华的黑色轿车缓缓驶入霍家老宅的朱漆大门,车轮碾过青石板铺就的甬道,发出一阵低沉的声响。
车子尚未停稳,胥芯雅透过车窗便看见管家忠叔已领着几名佣人恭敬地候在主宅前的大理石月台上。
忠叔着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装,将银白的鬓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双手交叠置于身前,站姿如松。
身后四名身着藏青制服的佣人分列两侧,姿态端正,目光低垂。
霍延舟的手指在膝上轻敲两下,车门便被司机从外轻轻拉开。
他先一步下车,黑色西装裤包裹的长腿稳健地踩在青石板地砖上,转身向车内伸出手。
胥芯雅将指尖虚虚搭在他掌心,绣着暗纹的湖蓝旗袍下摆随着走路的动作而微微晃动。
她刚站稳,忠叔已经上前了三步,微微躬身道:“少爷,胥小姐,一路辛苦了。老爷子这会正在颐和堂等着你们呢。“
“请。”他做了个恭请的手势。
晨光穿透过长廊的雕花棂窗,颐和堂内浮动的尘埃在金色光束中翩跹。
忠叔引着二人穿过晨露未晞的庭院时,廊下挂着的那对乾隆年间的铜雀铃正被晓风拨弄,发出清越的声响。
霍老爷子早已端坐在颐和堂正中的紫檀圈椅上,一袭月白色杭绸褂子衬得那头银发愈发肃穆。
八旬老人挺直的脊背将晨光劈成两道,落在扶手上的掌纹里仿佛还沾着年轻时药材的苦香。
见他们进来,老爷子手中盘着的两枚和田玉胆突然停住,堂内霎时静得能听见铜壶滴漏的声响。
“爷爷。“霍延舟躬身时,西装后摆划出锐利的弧度。
胥芯雅提着描金漆盒跟在他身后半步,也微微福了福身子,点头示礼,“爷爷。”
老爷子“嗯“了一声,目光却落在胥芯雅发间。
那里簪着一支点翠蝴蝶钗,高贵而不失典雅,正是霍家传给长媳的信物。
老人喉间滚出个意味不明的气音,突然用拐杖敲了敲青砖地:“茶。“
鎏金珐琅自鸣钟恰在此刻敲了七下,忠叔捧着霁蓝釉茶盏上前。
胥芯雅注意到老爷子接茶时,拇指上的翡翠扳指,那是道光年间的御瓷。
“云南的茶?“老爷子吹开浮沫,眼皮都不抬。
“勐海古树。“霍延舟解开袖扣,“您七十寿辰那年栽的。“
阳光忽然斜斜切过老人的白发,将他嘴角的纹路照得沟壑分明。
胥芯雅瞥眼瞧见他左手缺了半截小指,据说是为保药方不被日本人所得,他自己用铡刀切的。
“今晚家宴。“老爷子突然将茶盏往案上一顿,“你们坐我右手边。“
大宅之内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也是传的极快的。
其中最不甘心的还属二叔霍明远一家。
当老爷子身边负责打扫的佣人将这个消息告知的时候,霍明远一把推开会客大厅的酸枝木隔扇门,手中的茶盏重重磕在案几上,震得青瓷盖碗“叮当“作响。
“大嫂!老爷子这是老糊涂了吗?“他指着颐和堂的方向,额角青筋暴起,“让一个外姓养女坐在他的右侧,把我们这些本家血脉的脸面往哪里搁?“
二婶跟在霍明远身后进屋,翡翠镯子不小心碰在门框上“哐当”一声脆响。
她将门掩上后,突然压低声音凑近霍夫人耳边:“不知道大嫂您看见没有?那养女今早上来的时候,头发上簪的可是点翠蝴蝶钗!当年老太太亲口说过,这只簪子只传给霍家...“
霍夫人正在插花的手一顿,大理石台面映出她骤然绷紧着的下颌线,指甲攥在掌心压出不少的深红印子。
“老爷子的脾气你们向来是一清二楚。“她的声音冷硬的像浸了冰块,“延舟收养的那人,已经是进了祖宅的大门,代表的是什么,你们不会不清楚吧?“
霍明远在一旁添油加醋:“老爷子让她坐右手边,这是什么意思?一个养女,也配?“
霍夫人缓缓放下佣人刚刚从花园采摘的木兰花,拿着花瓶重重放在台面上,发出“咔嗒“的一声轻响。
她没回头,只从侧头冷冷瞥了二人一眼:“你们倒是心急。“
二婶被这冰冷的眼神刺得一缩,却又强撑着凑近:“大嫂,您才是霍家正经的大夫人,延舟的婚事,难道不该由您做主吗?那丫头算是哪根葱?也敢戴霍家传给霍家长媳的簪子?“
霍夫人忽然轻笑了一声,指尖抚过自己发间那支略显陈旧的鎏金凤簪。
这是她当年嫁入霍家时戴的,虽然贵重,却终究不是“点翠蝴蝶钗“。
“一支簪子而已。“她语气淡淡,状似不在意,“也值得你们大早上来我这儿胡说八道?“
二婶脸色一僵,还想再说什么,却见霍夫人已经转身,月白色的旗袍下摆扫过地面,声音轻柔却不容置疑:“延舟的事,自然是由老爷子和他自己拿主意。“
她走到门前,忽然又停下脚步,侧身扫了二人一眼:“倒是你们两个——“
“与其在我这里说三道四,挑拨我和延舟的关系,还不如想想办法怎么让自家己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孩子也得个老爷子‘右手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