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北狄大举进犯,来势汹汹。
对于边境清州的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北狄的侵犯让清州百姓民不聊生。
大魏朝迎来了久违的一场恶战。
叶寒云,苏青寒都被派到前线去应战了。
苏青瑶就跑去摘星楼和惜淑妃一起祈福。
惜淑妃本就是清州人,而苏青瑶的二哥则是被派到清州去迎战。
两人的心情也可以说是非常相似了。
所以在一起也更有共同话题。
到了第二日,李婧菀和宁嫔也来了。
李婧菀拉着苏青瑶的手,“此次北狄进犯,不单单是清州的事和苏将军的事,而是我们整个大魏的事,所以这次祈福,我和芉菱也要一起。”
四人就在一块抄写佛经,为清州百姓祈福,为整个大魏祈福。
大家在一块,心里也是安定的,不再如一开始那么着急焦躁。
就在北狄攻打大魏的这个档口上,南照又断了朝贡。
御书房里,皇上挥袖把手中的折子甩了出去,“南照这是什么意思?分明是想趁着北狄攻打我大魏,趁我们无暇顾及之际,想要断了对大魏的朝贡。”
李长枫捡起皇上丢在地上的折子,把它重新放在案上,“皇上,南照从来也不是真心屈从于我们大魏,所以才会有这样趁火打劫的事情。不过如今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对付北狄。”
萧槿离冷静下来,点点头,“朕知道,你去把沈将军和李尚书叫来议事吧。”
李长枫点点头。
萧槿离这边国事忙起来也就顾不上进后宫了。
整个六月,也就是八公主3岁生辰那日,他赏脸过去了,还在苏青瑶处留宿了一晚。
其余日子,竟是一日也没有进过后宫。
到了七月,萧槿离又忙着出使流云国的事情。
如今北狄进犯,南照断供,也就只有流云国还和大魏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了。
七月初三,晋王萧槿浔作为大魏使臣出使流云国。
其实此一行,萧槿浔还是带着向流云国借兵的任务去的。
如今,大魏和北狄交战,两方战力其实都是不弱的,战事十分激烈。
就这么打下去,说不定要打多久。
可是这战事拖得久了,一来清州作为主战场肯定是会生灵涂炭的。
二来,旷日持久的战争对于大魏其他州郡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不论是从经济还是人民安定的角度来说,这场仗要是拖久了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不过,若是流云国可以出兵增援,那么大魏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击退北狄,也可以给北狄带来极大的震慑作用。
所以,晋王此行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过,他也并不担心。因为流云国和大魏一向都是交好的,再者,北狄与北燕对流云国也是虎视眈眈的,于大魏联手,对于流云国也是有好处的。
只是,晋王没有想到,他来到流云国之后,流云国皇帝竟然要把嫣然郡主指婚给他。
嫣然郡主是流云国皇帝最宠爱的外孙女,年方十八,从小没有什么其他的追求,就爱看那些才子佳人的话本。
萧槿浔到流云国的第一天,嫣然郡主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看的那些话本的男主角都有了脸。
她也不是那种拘于闺阁,扭扭捏捏的女子。
当天晚上,就和流云国君主标明了自己的心意。
流云囯君主看过萧槿浔之后觉得也觉得这位皇子是不错的,于是才有了如今的这一幕。
没有心理准备的晋王一下子就愣在了原地。
不过如今魏国正是需要流云国帮助的时候,这个时候在这样的场合之下,他若是直接拒婚,肯定会令流云国王不喜,甚至会破坏魏国和流云国之间的友谊邦交。
所以他肯定是不能直接拒绝的,只好以要回魏国和皇上和太后商量为由先缓一缓。
流云国君主只当他是没有准备,这样说倒也是得体,便也同意了晋王回魏国商量之后再来流云国迎娶嫣然郡主。
其实,流云国君主也很有信心。流云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再和魏国联姻的想法,魏国应当是很高兴的,皇上和太后肯定不会反对这桩婚事。
所以对他而言,不过是多等几日罢了。
反正嫣然年纪也不大,又不着急。
晚上,晋王躺在流云国为使臣准备的房间里,桌上烛火明灭,他忽然想起了苏青瑶。
从那次苏青瑶落水开始,到苏青瑶送他画卷,那画卷他还挂在府里。
再到出宫南巡的时候苏青瑶被山贼带走,两人在湖边相依为命。
他越想越睡不着,一整个晚上都辗转难眠。
苏青瑶是他皇兄的妃子,他知晓自己是不该有非分之想的,他们是不会有结果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做些什么,一来对不起皇兄,二来还有可能会害了苏青瑶与九公主。
所以这么多年来,他只是默默把苏青瑶放在心里,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做。
甚至在见到苏青瑶的时候,也只能拼命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愫,装作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可是他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
自他见过苏青瑶之后,眼里就再也容不下其他的女子了。
魏国那边,皇上和太后也几次提出要给他指婚,不过他都以自己喜欢自由或是其他的什么理由蒙混过去了。
皇上和太后也只是劝两句,倒也没有勉强他。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已经二十八了,年纪也不小了,总有一日也是要娶妻的。
本以为,对他来说娶什么人都已经没有关系了,反正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人,他尽到一个丈夫的本分就可以了。
可是真到了如今被指婚的地步,他可能马上就要娶一个与自己素未谋面的姑娘,他的心里还是十分不痛快。
一想起,将要与自己共度余生的人不是苏青瑶,他的心就仿佛被钝刀子割过一般难受。
这种痛,虽不至于刻骨铭心,但却是那种持久的痛,而且你并不知道这种痛苦将要持续多久。
又过了两日,在流云国答应会出兵帮助魏国之后,晋王就带着魏国的使臣班师回朝了。
回去的路上,艳阳高照,阳光明媚。
因为流云国答应了派出援兵的事情,使臣们的心情也很不错。
不过,晋王的心情却是始终都好不起来。
他任由马儿带着他往前,一步步逼近魏国的皇城。
来的时候,觉得这条路好远,巴不得快马加鞭,马上赶到流云国。
可如今,他却希望这条路可以更长一点,最好永远都走不到头。
虽然魏国和流云国都城的距离是不近的,可行了几日,终有到达的时候。
就在晋王回京这日,皇上那边也收到了流云国送来联姻的书信。
书信里提到了流云国的兵马半月后就会到达清州,还提到了流云王想把流云国的嫣然郡主指给晋王。
晋王进御书房的时候,皇上正在看着书信,心情很不错的样子。
见到晋王进来,皇上更是招呼着他坐下,让李长枫给他泡上了上好的乌龙茶。
皇上笑着道,“流云王要给你指婚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
晋王点点头。
皇上很自然得把手搭在晋王肩膀上,“前些年你一直不肯成家,没想到你小子的正缘在流云国呢。朕记得你的母妃也是流云国嫁过来的,算起来这嫣然郡主还算是你的远房表妹呢,如今亲上加亲,日后你们两个也肯定聊得来。”
晋王挤出了一个笑容,“皇兄说得是。”
皇上看出他的情绪有些不太好,就问,“怎么了?小九可是不喜欢嫣然郡主?”
晋王看向皇上,收起来原有的不羁的眼神,无比认真的道,“如果....我是说如果,臣弟已有心上之人,皇兄是否愿意为臣弟拒绝这门亲事?”
皇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僵硬。
晋王这么多年都拖着不娶妻,他一直以为是晋王在这一方面不开窍,可如今看着,似乎是他的心里早就有了喜欢的人选。
“不知九弟看上的是哪家的姑娘?”皇上问。
晋王愣了一下,他喜欢的可是皇兄的妃嫔啊。
一切的症结就在于此,如若苏青瑶不是皇兄的妃嫔,他可能早就请求赐婚了,也不会有如今这种局面。
事到如今,就算皇上愿意随着他的心意婉拒流云国的婚事,可他要如何开口说出自己心中的女子是谁呢?
他在心底里自嘲得笑了笑,自己的心意永远都是见不得光的。
既然如此,不如就和流云国联姻,用他的婚姻和自由来换取魏国的百姓早日从战乱中脱身。
他笑了笑,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灿烂笑意,换上了一幅玩笑的语气道,“臣弟说的是如果,皇兄怎么还当真了?”
皇上看着他玩味的笑容,一时间有些分不清真假。
不过,眼前两国邦交的大事摆在眼前,他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管弟弟的感情。
皇室的婚姻从来都由不得自己,这一点,皇上自己也是深有感触的。
就连表姐秦薇也是先皇在他15岁赐婚,成为他的太子妃。
如果晋王真的有什么喜欢的人,来日指给他做侧室就是了。
想到这里,皇上也笑了起来,指着晋王道,“你啊,从小就爱拿你皇兄开玩笑。朕要罚你,今晚留下来陪朕喝酒。”
晋王笑着应了。
皇上就让人给流云国回了信允准这门婚事。同时,让人开始着手准备着迎娶嫣然郡主需要的东西。
晋王要娶嫣然郡主的事情,也传到了后宫里面。
苏青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先是楞了一下,随后又强撑着挤出一个微笑来,“那倒要恭喜晋王殿下了。”
随后,她就打发了所有伺候的宫女和内侍出去,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里。
萧槿浔,这个人一直被她放在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在她的心里,晋王就是一个美好的念想。
和晋王度过的每分每秒,和晋王说过的每一句话她都记得。
她把那些回忆小小翼翼地珍藏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独自慢慢回忆,一遍又一遍得回忆那些细节。
对于苏青瑶而言,就算在晋王心里,她只是一个过路人,就算回宫之后她俩形同陌路也没有关系。
她依旧感激晋王的出现,他就像是一颗有趣的小石子,打破了她入宫以来一潭死水的生活。
每次在年宴、中秋节,端午节,上元节,花朝节的时候,只要能看上晋王一眼,她的心里就是开心的。
可是如今,他即将要娶亲了,他即将要成为别人的丈夫的。
他会用心得照顾保护另一个女子,他的笑容、他的语言,一切从此与她再不相干。
用过晚膳之后,她的胸口依旧闷闷的,似乎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压得她有些喘不过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