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卿会议上,智跞传达了关于消灭祁氏家族的最高领导重要指示精神,这令其他五卿大吃一惊!
要知道,祁氏家族可是名门望族,一直以来低调处事,几乎从不参与权力斗争。
虽然,家族宗主祁盈并未见立大功于晋国,但自其祖父祁奚以来,祁氏一直担任晋国中军尉,深得民心军心。
尤其是祁奚,可谓是晋国史上难得的贤才,为晋国多次立下重大功勋。
现在,就为了这屁大一点事居然要灭了祁氏家族?
韩起嚅嗫着,但他终于没有发表意见。作为晋国执政卿大夫、中军将,韩起越来越感觉国家有问题了!
晋国,自韩起担任中军将起便不对头了,罪魁祸首正是韩起自己。
贪!晋国上下贪腐成风,正是自己这个中军将带的头。为了自己韩氏家族的利益,虽然表面上自己勤勤恳恳,但自己一切的作为,都是为了谋取家族利益而已!
如果说自己还算能够做到是小心谨慎的贪贿,那范鞅、中行寅等人那可是光明正大肆无忌惮的贪腐。如今,还居然要灭了功勋卓著的祁氏家族。
韩起不寒而栗,他真的不愿担这个历史罪名。
六卿会议上,谁都不说话,韩起无奈,只好宣布休会。大家先回去好好考虑,兹事体大,须严格保密,三日后再议。
是的,这等级别的重大决策事项,事前不通个气,让大家如何表态?
从当天晚上开始,六卿在严格保密中各自召开了家族会议。
各大家族就晋国历史上又一个重特大决策各自统一家族思想,准备在明天的六卿会议上提出最符合自己家族利益的意见。
三天以后,六卿会议继续开。但是,韩起没来!
执政卿大夫,堂堂中军将,居然缺席此等“三重一大”会议?
但晋顷公的人来了,近侍尖着嗓子宣布了一道诏令:中军将韩起因病提出辞呈,国君已经批准其告老养病。
就这样,晋国重新组阁六卿班子,由魏舒担任中军将,范鞅为中军佐;智跞为上军将,赵鞅为上军佐;中行寅为下军将,韩不信为下军佐。
又一颗重磅炸弹!魏舒此前已经被韩起、国君找去深入谈话交流了,此时的他是既兴奋又担忧。
兴奋的是自己终于成了晋国正卿、中军将、执政大臣,担忧的是此时的六卿班子与以前的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中军将,绝对不好当!
以前的六卿班子,说到底是以中军将为核心,大家基本上都听中军将的。但现在是要看哪家的实力最强,谁的话语权就是大!
实力最强的是哪家?
当然是范氏家族和中行氏家族了,这两家而且还结成同盟,甚至把智氏家族也拉了进去。
虽然智跞已经看不惯中行寅了,两人已经多次出现过意见相左的情况,但目前还不敢肯定智氏家族是否真正脱离了范氏家族和中行氏家族这个利益集团。
范鞅是老江湖老油条,老奸巨滑,非常可怕。这个人一定要小心,不能随便落入他的权力陷阱。
中行寅现在还年轻,但敢作敢为,而且家族势力庞大,要防着点。
唉,难呐。
韩起将这第一把交椅给了自己,当然是要感激韩起的。只是可惜,韩起之子韩须英年早逝。只能让韩起之孙韩不信入卿,担任下军佐。
可堪一用的当然是赵鞅,虽然年轻,但果敢有为。上次主持黄父盟会已经展现其才智,在平定王子朝之乱中表现出色,受到王室以及诸侯的高度肯定。
自己要顺利执政,一定要团结赵氏家族。魏舒胡思乱想着。
大家都得到了提拔,除了范鞅。所以大家都很高兴,范鞅却很不高兴。
范鞅原本便是中军佐,本来你韩起告老,那就轮到咱老范了,结果你魏舒一个上军将越过自己当了中军将!
魏舒,你等着,迟早有一天,咱老范要玩死你。这是范鞅的心里话。
魏舒的分析非常到位,此时的六卿格局是范氏家族与中行氏家族是一个集团,魏赵韩三大家族是一个集团。
智氏家族表面上与范氏家族、中行氏家族走得近。但智氏家族其实是另一个势力,即与国君一起组成的新势力。
智跞知道自己在国君心中的地位,他也知道,自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的依靠。自己必须在两大集团的夹缝中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这条路,便是与国君紧紧靠在一起的路,他相信自己的智氏家族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魏舒主持召开了新一届六卿班子会议。这次会议开得非常顺利,大家向新中军将魏舒表达了热烈的祝贺,然后就如何处置祁氏家族作出决议。
决议也非常顺利,一致通过了灭祁氏家族、没收其土地人口财富上缴晋国公室的决定。
正是智跞率先发表了这个意见,他甚至一针见血指出,这个意见代表了国君的利益。国君刚刚给大家升了官,就请大家给国君这点好处吧。
见大家都没意见,智跞提议出了第二件大事:灭了杨氏家族。
理由也很直接:杨氏家族在这次祁氏家族事件中,从中挑唆祁盈公然违抗国君命令,更是公然违法国家法律,激起祁氏族人杀害祁氏家臣,擅自杀人,将家法凌驾于国法之上。
谁有意见?
没有!
因为灭祁氏家族也好,灭杨氏家族也好,都不影响到在座六卿家族的半点利益。
一致通过!
同样,根据智跞的提议,杨氏家族被灭后,其财富人口土地,悉数上缴晋国公室,全归晋顷公所有!
公元前514年6月,晋国的祁氏、杨氏这两大公族被灭族!唉,真的为晋国曾经的两大贤人祁奚和羊舌肸深感遗憾!
祁奚,那位举贤不避仇也不避亲的前军尉,哪里会想到他的祁氏家族会亡于自己的孙子一代?
羊舌肸,即叔向,那位德才兼备、刑法不隐于亲的前晋国太傅,哪里会想到他的杨氏家族会亡于自己儿子一代?
到这个时候,源于晋国公室的各大家族,即公族,亡了多少个了?
至少我们这这一路讲下来,栾氏、郤氏、胥氏、先氏、狐氏、续氏、庆氏、伯氏、祁氏、杨氏、箕氏,至少十个了!
栾氏家族自第一代栾枝起,到第四代栾盈时亡,晋平公时代;
郤氏家族自第一代郤豹起,到第五代三郤的郤锜、郤至、郤毅时亡,晋灵公时代;
胥氏家族自第一代胥臣起,到第四代胥童时亡,晋厉公时代;
先氏家族自第一代先轸起,到第六代先克时亡,晋顷公时代;
狐氏家族自第一代狐突起,到第三代狐射姑时亡,晋灵公时代;
续氏家族自第一代狐鞠居起,第一代即亡,晋灵公时代;
庆氏家族自第一代庆郑起,第一代庆郑即亡,晋惠公时代;
伯氏家族自第一代伯宗起,第一代伯宗即亡,晋厉公时代;
祁氏家族自第一代祁奚起,到第三代祁盈即亡,晋顷公时代;
杨氏家族自第一代叔向起,到第二代杨食我即亡,晋顷公时代;
箕氏家族自第一代箕郑父起,第一代箕郑父即亡,晋灵公时代。
说起杨氏家族灭亡,那便意味着杨氏之渊源羊舌氏,自第一代羊舌突起,到第四代羊舌食我亡于晋顷公时代。
这些,都是源于晋国始封君唐叔虞的姬姓公族。如今,晋国还有几个姬姓公族呢?可能只剩下一个董氏,还有一个韩氏而已!
而且,这两个,都是离公室很远很远的远房旁枝,基本可以不被视为晋国真正的公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