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齐家村被一夜之间抢得空空如也,实在走投无路。那齐天佑也是义气,不自家独自逃走,带着全村五六百口人在山中辗转了三日,终于“恰好”地投奔到了景国。
史永书亲自召见了齐天佑,先请他看了阅兵,秀了秀肌肉,威慑了一下他。然后很坦诚的告诉他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将所抢的村民家产一律奉还。
全村逃亡,在山外早已被通缉,已经没有了退路。齐天佑无奈,只好带着村里留在了景国。
在外面被收这么多的税,如今到了景国,混入各峰,反而税收轻了,齐家村的村民也就没有了不满。
且不说史永书是怎样因为这件事和苏凝雪吹了三天,也不说范严带着工匠勘探回来如何立刻带着人施工水坝。
现如今那赵家,却是鸡飞狗跳。
赵杰自不必说,这么高贵漂亮的一个老婆,说没了就没了,还是自己逃走的,简直是奇耻大辱。当场就砸了一套瓷器,大发雷霆,发誓要把全县翻过来找上三遍,甚至还要进流云山搜山。
结果发火的时候是很威风,被他父亲抽的时候就威风不起来了。
要把全县翻过来找上三遍?这把县衙放在何处?搅的全县鸡飞狗跳,还不得自己再打点摆平?
还进山搜山?山里多少土匪,当年官军数万,浩浩荡荡搜山,也没能把里面盘踞的土匪给扫干净。
他赵家不过在一个小小的县里作威作福,哪里够的上去招惹那些杀神。就算是苏家,遇到那些土匪也得好好说话。大山之中,兵锋不至,皇权不通,本朝已经摇摇欲坠,山里自然是自成一统的。
这臭小子,一天天的在自家地盘上作威作福惯了,还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还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父亲!难道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吗!我妻子都没了!你儿子要绝后了!”
赵杰跪在地上大喊。
“混账!”这给赵齐气的,鞭子在地上抽得啪啪响。“没出息的东西!一个女人而已,要女人哪里没有!”
“我非她不娶!”
赵杰脾气上来了,红着眼犟道。
“那你就守着她到底吧!看她会不会回来!”
赵齐把鞭子狠狠摔在地上,看着地上的儿子,恨不得给他狠狠踹一脚。
“哼!去祠堂跪着!”
赵齐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拂袖而去。
这事赵家不做出反应是不可能的,只是不应该像赵杰那样冲昏了头脑地反应。
赵齐是知道苏凝雪在苏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的,自然知道苏凝雪逃了这件事对于苏家来说并不在意。只需备下礼物,去苏家登门赔罪,苏家这关并不难过,甚至连生意都不会有多少影响。
至于苏凝雪本人,发动关系,让流云山沿线的各县全部把她挂上通缉,必然能把她抓获……如果她还活着,并且没有落入土匪之手的话。
最后,看儿子实在喜欢那个苏凝雪,儿子的意愿也是要照顾的。派人在县里搜一下,看看会不会被哪个不长眼的村子收留了,如果找不到,就再象征性地去流云山外围搜一下。
你看,这事情在他赵齐手里,不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解决了吗?何必大动干戈呢?
但是,实际上还是大动干戈了。
这近十年来,赵家的下人跟着赵杰赵公子横行跋扈惯了,去搜查又怎么会是真的仅仅是搜查。
少不得一顿连吃带拿,欺男霸女。
又不知弄得多少家庭破产破碎,只得扶老携幼,进山里讨生活。
景国是一直有人在外采买的,消息并不十分闭塞。史永书听到这消息,简直喜出望外。
他连忙派人去接引那些流民来景国……景国现在不缺地,就缺人。
秦立心主动请缨,史永书就给了他二十个人,把任务交给他了。
秦立心他父亲也是个读书人,但是屡试不第。刚刚来史家村没多久就去世了,只留下来当时才几岁的秦立心,托付给邻居。不过尽管命运曲折,秦立心小时候在范严的私塾里读书还是并不认真,四处走神,没少被范书生教育。所以当时推荐学堂教师时,范严根本就没有想到他。
但是也许是苦难造就人吧,这家伙在这几个月的建设和混乱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组织能力,简直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于是他也上了史永书的官员名单候选。
这次这任务,史永书一布置,范严和他一说,他就当机立断地主动请缨了。
这一波,景国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开心得史永书原地给秦立心升了个官。
原本只有一千多人的景国,区区一个月,就飙升到了两千多人的规模,这也让史永书和范严倍感压力。史永书觉得,这是他景国建立以来,最大最大的挑战。
军队一扩再扩,训练和演讲一场接着一场。保甲制度,基层建设,思想教育,大棒甜枣一块上,算是让史永书使出了毕生所学,总算没出什么大的乱子。
拿出来一套安置新国民的方法以后,史永书才终于有空来看看他心心念念的铁矿了。
那铁矿就在准备建水库的小河的上游,这让整天对着山谷里水坝工程进度的史永书灵光乍现。
于是范严和几个工匠头头又被叫了上来。看着下面好几百人一起施工的画面,史永书缓缓地在范严他们面前摊开了自己的蓝图。
“你们之前给的施工图我看过了,前几天我也同意了。不过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横竖现在只建了一点点,也不需要做大幅度的改动。”
前几天工匠们提交上来的图纸一看就是范严代笔的,画的也很粗糙,只能算是个示意图,不过史永书也能看懂。
那就是经典的防洪灌溉的水坝。高坝蓄水,低坝引流,让水在山谷里环绕一圈,再从原河道流出。蓄水山谷在南峰后面有个口,是蓄水盆地边沿的最低点。高坝比这最低边界要高那么一点,若是山洪来了,只要把高坝完全关闭,山洪就会从别的山谷流走。
这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很多细节想的比史永书周到多了。想必是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也不知道是在哪里积攒的。
现在史永书的新想法是,他想在山谷中的一块较大的平地上,建立一个由钢铁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区。山上畜力极缺,所以水力是个很好的选择。
他打算再加一条水流较急的水道,从工业区中间穿过,以满足工业动力和取水排污的需要。这条水道从工业区中穿过以后,就可以直接从就近的山谷引出,不污染下游的农田。
之前灌溉用的水渠,并不需要流速快的水流,反而需要缓缓的水,这和工业的用水是相矛盾的,极难共用一条水道。若是设计成工业上游,农业下游,那农业用的就全是工业的污水了,这是绝对不行的。
要加一条急流水道,这就需要在坝上再开一个口,来满足水流冲击力的需要。
史永书和工匠们讨论了许久,甚至在地上用沙土堆了个简易的模型,终于完成了第二代图纸……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个水库上的码头,可以装卸上游运下的矿石。
一个宏伟的水利工程,同时照顾了工农两个产业,在这景国六峰间缓缓展开……本来是五峰的,现在水库是建在南峰和另外一个峰之间,只得将那个峰也纳入景国的范畴。史永书给它起名为水峰。
原本若是没有这批新来的人,只靠最初的一千多人,至少要修半年的水利。经过齐家村的全体上山和赵家的好助攻,两千多人齐心协力,一个季度多一点也就能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