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严刚刚安排好大家的地,累得口干舌燥。回到家只来得及喝了口水,就听妻子说,皇上在他家书房里。
对于这个稚嫩的皇上,本来范严是不太看好的。先帝常年在外,对这个儿子教导并不到位,导致他有些懦弱顽皮。
早在几天前,他内心对于史永书这个太子的评价仍然是,难堪大任。
但是,或许是压力和事变让人成长吧,经过了这两天,他觉得古人说的一点都没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醒过来以后的史永书和变了一个人一样,虽然还是没有先帝的霸气和老练,但是也有了些担当和勇气。
此子可堪大任。
这是他现在对史永书的评价。
走进书房,就看见一个少年,借着太阳落山前最后一点昏暗的天光,趴在窗台上,拿着一本书仔细地看。
范严之前在史家村里开了家私塾,不少孩子在里面开蒙,史永书也是去过的,他识字范严是知道的。但是范严也知道这孩子之前并不爱读书。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现在开始爱读书也不算晚。
范严把自己放在长辈的位置上,对于史永书的改变颇为欣慰。突逢大变,有些改变才是正常的,要是一点变化都没有,那就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了。
“范丞相,你来了。”
史永书看了一会书,直到天色彻底暗下去,夕阳和晚霞都消失了以后,他才收起书本。回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范严站在了门口。
“读书好,读书才能明理,越是身居高位就越要读书。”
范严说道。
年轻人做对了事情,就要鼓励,这样他们才会再接再厉。
史永书点了点头,不过他今天等在这里还有别的事。
“范丞相,麻烦您把刘丞相也叫过来,有要事相问。”
初来乍到,他并不知道刘周的住处在哪里。
……
今晚的天色很好,月亮很亮,不用点灯也能看清人影和道路。
山谷中忙忙碌碌都是开荒的村民,刘周刚刚吃过饭就从自家赶了过来,是范严的儿子来叫的他。
景国目前所有的权力中枢全在中央的这个大寨子里,在一个山头上,交流起来并没有太多的阻碍。
刘周已经有小半年没见过史永书这个侄子了,不过对他的成长很是满意,他很好奇刚刚继任大哥的侄子有什么要事,大半夜的叫人过去。
待他赶到时,范严和史永书已经坐着聊了好一阵了。
“两位叔叔,这座山有多大?”
此山名为流云山,是座大山脉,占地极广。横跨两州,兼有十县,绵延八百里。
就是不知道这八百里是虚数还是实数。不过能横跨两个州,占地十个县,那也是不小了。
“今天早上太累了,叔叔们也忙,还没来得及问问这山寨的情况。”这山这么大,看起来靠县衙想要剿灭他们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就可以在这里安定下来。
“我一座一座山头来吧。”刘周如数家珍,“皇上今天早上来的那条路,正对着的第一座山寨,就是最老的那座山贼寨,我们现在叫它老山寨。上面住着的人已经换了一茬,原来的山贼窝里的人被我打散到了各个山头。现在上面住了四十几户人家,一共两百多口人,张老三在那管着。”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山头,是第二个建造的,是最高最大的山头。皇宫,两个丞相府,校场,国库兵器库,六部都在这里。礼部尚书范书生兼了;兵部尚书原来是先帝,现在空着;户部是原本跟着商队做生意的楚账房;工部尚书是原来村里的木匠王昌;吏部尚书原来也是先帝,现在空着;刑部尚书一直没人。这个寨子一般叫大山寨,现在有八十户人家,接近五百人,由我管着。”
“还有三个寨子。一个叫南寨,一个叫北寨,一个叫泉寨。南寨在大寨的南边,北寨在北边,泉寨的山腰上有个山泉这三个寨子总共有六十户人家,三百来人。”
说着,他拿出一本册子,“这是我们整个史家寨的官职表,请皇上过目。”
这刘周以前在边军里就是半个文官,听说参军前是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后来家族破落了,他也流落到了军队里。
史永书拿过来,点了蜡烛一看,刘周显然是个有文化的人,这一手字就写的不错,官职表也画地极有条理,怪不得被史文龙任命为右丞相,主管这山里的一切事务。
史永书翻看了一遍,不知为什么,看了这些名字,脑子里莫名就想起来他们的样貌,应该是原主残留的记忆。史永书点了点头,收下了这本册子。
“这山里还有别的山贼山寨吗?”
……
又是谈了小半个晚上,谈制度,谈军队,谈发展,谈山内山外,谈赵家,谈县衙,谈气候,谈水利。
史永书到底是个新时代的理工科硕士生,平时也对历史哲学有些兴趣。新帝初立,而且还年少,又有重臣辅佐,他想要真正的话语权,就要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来。
对于上面这些,他并没有谈的很深入,单单表示他想到了这些问题,就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了。除了在谋略经验上的稚嫩和某些常识上的欠缺以外,史永书对于制度和发展方面的一些见解让他们感到极为震惊。
月明星稀。
史永书回自己的皇宫睡觉了,而刘周和范严依然坐在范严家的书房里。
“大哥……生了个好儿子啊。”
刘周感叹道。他从未想过,半年前大哥那个平庸的孩子,居然能在今天问出这样一番问题。单凭今日他们这番长谈,他刘周就能确定,这孩子不出几年,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君主。
“先帝龙虎之姿,陛下想来只是之前没开窍吧。我之前还想着,若是陛下实在不行,那么我说不定得做一做那诸葛亮,现在看来是不必了。”
诸葛亮是刘备托孤的重臣,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最后几乎大权独揽,拖着蜀国一步一步前进。
这个世界没有汉朝,但是诸葛亮倒是有,事迹也差不多。这说明杰出的人到哪都是杰出的。
“此乃景国之幸。”
……
“谁!来干什么!”
“皇上我来侍寝啊!”
“胡闹!你才多大!”
“小珠十四了……不小了。”
史永书回到自己的房里。月光虽然很微弱,但是他还是能看出,自己的床上有一个小小的人影,卷着他的被子睡的正香。
这给他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什么刺客。
一声厉喝以后,他就收获了一个眼眶通红的小姑娘。
然后问题就来了。
这有史以来最穷的皇宫,只有一条被子,也只有一张床,被她占了,要么自己和她一起睡,要么就只能不睡了。
史永书觉得他应该好好和小珠家父母掰扯掰扯,十四岁不到,就往他床上塞,成何体统……不是,这根本就不是年龄的问题。
他自己也才十七岁,还未成年呢。
……
原本在山下村子里,官府要十税五,那些该死的官差还要给踢上两脚,赚点油水,实际上十税六都不一定打的住。
而在这山上,之前刘周一直采取的是十税三,史永书本来觉得太高了,但是在听完山外的税率,一比较,也就同意了这百分之三十的税率。
这是农业税,是针对农民的。十税三的意思就是田里的产出需要上交三成给国家。
户部的楚账房负责带着人收税,最后的账目由书生和皇帝过目。
原本田里只有不到四成是自己的,现在能有七成是自己的。除去了最上面的那个大吸血虫,村民们全都干劲十足。
在月亮的柔光照亮下,新来的村民们全都在地里忙活,原本还稀稀拉拉有树的田地很快变得适宜耕种起来。
大人们卖力干活,孩子们躺在家里睡觉。
皇宫的床让给了小珠,史永书裹着衣服站在山顶吹风。
看着山谷里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房屋,大片的农田,还有刚刚清理出来堆在一处的木头,他总想大吼一声,这是朕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