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子站到了大殿门口,昂首阔步,步伐坚摪的步入大殿。文武百官作揖行礼,同声道:“恭迎太子殿下还朝!”
小太子走到了大殿前,跪地向皇帝行君臣之礼,“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欣然一笑,道:“平身。”
“儿臣谢父皇!”
小太子起身便走到了自己之前站的位置,可是小太子身边的位置却空了,老皇帝内心五味杂陈,叹息一声,对小太子道:“明日,让你五弟随你一同上朝听政。”
小太子附身行礼,道:“儿臣遵旨!”
府中的左安义大发雷霆,“假死!好一出戏!好一个文怀远!还有端木严!”
潘景明赶紧行礼,安抚道:“丞相您息怒!”
左安义慢慢平息了怒火,道:“不过,本相的这处戏唱的也不错,利用几封书信坐实沈晋哲和兰婕妤设计陷害小太子之事,这局棋算是平局,文怀远,本相下次在与你对弈!定要与你博一搏输赢!”
次日小太子和五皇子一同下了早朝,两人回宫的路上刚好经过兰婕妤的寝殿,小太子便停了下来,驻足观望,五皇子也停了下来,道:“太子哥,听说当日兰婕妤和二哥,就死在了这所宫殿之中。”
小太子道:“我们进去拜祭一下他们吧。”
“太子哥,你是糊涂了吗?他们为谋储君之位,设计陷害于你,你还要进去拜祭他们。”
小太子思索着说道:“我总感觉二哥不是那种人,他不会做出残害手足之事。”
五皇子道:“可是大理寺办案讲究的是实证,证据确凿,不然他们又怎会畏罪自杀?”
“或许是他一时糊涂吧,我们进去吧。”小太子和五皇子一同进了兰婕妤的寝宫。二人一进门就看见皇帝站在大殿中央黯然伤神。
小太子和五皇子赶紧附身行礼,同声道:“儿臣见过父皇!”
皇帝见二人前来,有些诧异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五皇子道:“父皇,太子哥说想来拜祭二哥,所以我们就进来了。”
皇帝轻轻叹息一声,道:“给你们二哥上柱香吧。”
小太子和五皇子一同在二皇子的牌位前拜了拜,上了一柱清香。
小太子又开始查陆平之案,直接到了大理寺,文怀远就将这份陆平送礼的清单拿给了小太子,道:“殿下您看!这是陆平送礼的清单,一共给二十八位官员送过礼,而且大都是价格不菲之物。”
小太子看着这份清单不太高兴的问:“文大人,陆平给这么多高官送过礼,关键是每一件礼品都已超出他几年的俸禄,你们大理寺对此事却毫不知情,你不解释解释。”
文怀远皱着眉头道:“是微臣失职,没能提早查到陆平贪赃的证据,请殿下责罚。”
小太子道:“责罚?文怀远我知道,本太子这次能洗清冤屈,你功不可没,可是一码归一码,陆平之事就是你们大理寺的失职!”
文怀远赶紧行礼道:“此事确实是微臣失职,微臣甘愿罚俸半载,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小太子有点生气,却也不想难为文怀远,又道:“算了!此事就先这样吧,以后若在出现这种事情,可就不是罚俸半年那么简单了。”
文怀远赶紧行礼道:“微臣谢殿下恩典!”
小太子拿着这张清单气呼呼的走了,文怀远也是一边叹息,一边摇头。
文怀远,端木严,和沈霂舟三人相约到了一处凉亭,文怀远将罚俸之事,告诉了二人。
端木严呵呵的笑道:“依我看该罚!小太子肯定是觉得,这次是你护下了他,所以不便与你多做计较。”
文怀远无奈的说道:“你们说,这个陆平挨家送礼,我们大理寺又不是闲的没事干,不能那个大臣摆宴我们都派人去盯着吧,都怪这个陆平!到处送礼!”
沈霂舟就乐,文怀远没好气的问:“你看你笑的,兴灾乐祸是吧,你是不是忘了小太子把你气的七窍生烟的时候了。”
端木严就哈哈大笑,提及大丧之事,沈霂舟立刻恼火的说道:“哎呀!那日真让他气死我了,这就是不好打,要不然我非···我非。”
端木严笑道:“你非怎么样?打他一顿,等他日后登上大位,我看你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沈霂舟就乐,道:“所以不敢吗!话又说回来了,我要是有这么个儿子,早晚让他气死。”
文怀远道:“我要是有这么个儿子,我天天到祖宗牌位前烧香。”
端木严笑道:“我们还是小点声吧,小心隔墙有耳,这些话若是传到小太子的耳中,我们怕是都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几位大人呵呵的笑作一团。
这一日,皇后端坐大殿之中,众嫔妃前来给皇后请安,众人行完礼,就开始闲聊。
其中一位妃子道:“皇后娘娘,是不是该为太子殿下甄选一位太子妃了?”
皇后轻轻一声叹息,道:“现在还不太是时候。”
这位妃子疑惑的问:“姐姐为何这样说?”
“妹妹有所不知,太子在边关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会医术的女子,可是这名女子却不愿随他进宫。”
“依妹妹看,这名女子也是个无福之人,太子妃都不愿意做,她还想做什么?”
又有一位妃子道:“就是,那可是未来的一国之母,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福气。”
皇后道:“这样的事情终究不能强求。”
欣贵妃道:“姐姐,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姐姐才迟迟不为太子殿下甄选太子妃?”
皇后无奈的回道:“是啊,这才过去没几个月,本宫若是强行帮他安排太子妃人选,怕是就要跟本宫翻脸了。”
欣贵妃道:“姐姐,您是殿下的母后,殿下就算是再不高兴,也不会跟您翻脸的。”
皇后道:“本宫了解太子的脾气,这个时候,还是别去招惹他了。”
妃子一道:“皇后娘娘还是太痛爱太子殿下了。”
皇后笑道:“天下的母亲那个不是如此,能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做出让步的,就是膝下这些儿女。”
众妃纷纷点头认同皇后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