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因果颠倒(1 / 1)

被齐敏半驱赶地送了客,沈砚一直在脑中盘复。

若是他审案,证据确凿的前提,最极端的结局,也就是判定死罪。

大动干戈摘出自己,交由向来有攀附之心的宋少予。

此举毫无疑问是为季应奇轻罪铺设。

然而,宋少予的离奇举动,季应奇的突然招认。

以及,寺卿毫无阻隔的判决。

又将结局重引死罪。

因果全然相悖。

等等。

不对!

沈砚忽然睁目,脑中似电闪贯穿。

既然摘出他,依然得到了死罪的结局。

那他身上所被忌惮的,就绝不是他可能会判的死。

因果从未相悖,而是颠倒。

他向来查案详实,若真有隐秘,即便他与季应奇诸多冲突,也会秉公而执。

他被忌惮的,是他可能会判的生!

有人希望季应奇死!

而偏偏季应奇在这个结点,认了罪行。

这个案件,也必有隐秘!

“夏临!备车!”沈砚竭力平复着心绪。

“大人去哪儿?”

“进宫!”

沈砚穿戴官服,到东华门时,已是暮时,并非可自如觐见的时段。

他探身下车,掏出一块令牌,守卫即刻行礼放行。

那是来自当今圣上的钦赐,持此牌者,不分时段,不问缘由,即刻通行。

皇帝正在御书房。

沈砚快步行去时,恰与刑部尚书尹正闻迎面。

尹正闻身形瘦挑,眉间深纹刀刻,官袍宽大,仿佛人在衣中摇晃。

多年前尹正闻曾供职大理寺,沈砚入寺便在他手下。

与裴寺卿不同,尹正闻性情孤僻冷离,因此二人并无过密深交。

只是,在五年前,林氏一案委派给沈砚主理时,尹正闻忽然将他叫住。

亲手为他正了正衣冠,并无多余言语,他却一记多年。

如今返京,尹正闻已官至刑部尚书,沈砚也并未刻意拜会。

今日得见,他深深躬身一礼,“沈砚见过大人,自回京诸事缠身,未能及时登门,还望大人海涵。”

尹尚书仅是颔首,但目光却是细密将他打量一番。

这时,站在他身后的人冲沈砚回了浅浅一礼。

沈砚这才注意那人,旋即有些惊诧。

那是位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模样秀朗,清削白晰,看似低眉顺目,可从下自上瞥来的目光却颇有几分冷傲。

竟是刑部郎中季有然。

他还有一重身份,正是疑犯季应奇的弟弟。

尹尚书淡淡道:“是陛下命有然一并前来的。”他侧头向后点了点。

沈砚循着看去,立时有几分了然,只见御书房的正堂前,有一人趴俯在地。

身着的也是正二品的官袍,头顶官帽却搁置一旁,发顶四散出银灰。

季应奇的父亲,户部尚书季堂道。

沈砚记得,上月无意偶遇,他还是黑发密集,人竟真的能几日白头。

“已经跪了一天一夜了。”尹尚书对季有然道:“陛下命你来,也是感念你父亲多年劳碌,年事已高,不忍他如此,你当真不再规劝?”

季有然语调不疾不徐:“大人提点,有然感激不尽,但家父素来教育族中子女,尊位有序,言听守矩,有然做不了父亲的主。”

季有然本是庶出,阴差阳错,在外养到五岁才接回宅中。

季应奇做了多年的嫡子独孙,本被养得专横跋扈,忽然横插来一个弟弟,分夺注意,自是难咽。

传闻中,季应奇在幼时曾害得这个弟弟差点命丧。

家中自是处置偏颇,也就带得季有然对季家情意淡泊。

如今态度,倒似印证。

“也罢,这本就是你们的家事。”尹尚书不再赘言,转向沈砚:“沈少卿行色仓促,可是为此事前来?”

沈砚心转一番,微微笑道:“并非,下官是有其他事项面圣。”

尹尚书看着他,目中有犀,“听闻此案是我们宋侍郎之子主办的,倒是利落,三日便给了论果,让我们刑部的压力小了许多。”他顿了顿,“我们倒不算什么,前有御史状告,现有季尚书久跪,陛下的压力才是可想而知,你且慎言吧。”

尹正闻在大理寺时,曾有狱审阎罗之称。

目之所及,避无可避。

如今,也必是看透了他的隐瞒。

“沈砚多谢大人提点。”

错身时,季有然微微看来,与沈砚目光不期而会。

踏入御书房中,两鼎香炉拉出蛛丝般烟缕,将正伏案持笔的年轻帝王掩映得朦朦胧胧。

“沈砚参见陛下。”沈砚跪地。

“怀庭,你再不来,朕就要传你了。”皇帝站起身。

烟雾被他衣衫拂乱,显露出雅玉静润的面庞。

怀庭是沈砚的字,除了最为亲近之人,鲜有人知。

五年前皇帝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中,杀出一条通路,登上了至尊之位。

那时沈砚,是他的一招荫蔽暗棋,出生入死,殊死与共。

如今,他的皇位愈见稳握,而沈砚,也被他托至高置,发挥出更为准利的作用。

皇帝将他扶起,引至桌案,刑部的呈卷正在其上。

“御史状告时,朕便以为你会来,你倒沉得住气。”

沈砚笑了笑,“御史大人倒也不算冤枉,臣狱审的手脚也算不得干净。”他又一瞬敛笑,“只是往常,臣就算徒手折了疑犯骨头,都不见御史台参议,如今小小惩戒竟大动干戈。”

皇帝的神色也沉肃起来,“你是说,朕的御史台受人摆控?”

“陛下,臣的行为既然确有差池,那么御史的举状,就不算受人摆控,让他知悉的路径,才值得探究。”

“季尚书?”

“若是季尚书,御史台必不会接,亲眷之嫌,追究起来,阐释不清,所以,臣暗中调查一番。”他眸光深凝,“传递信息的通路,来自大理寺,但具体是谁,还未查明。”

“你们寺中,有人不希望你插手案件?”

“若是寻常案件,臣也会就此推测,问题来自寺中,多半因为有人对我嫉恨,或有人想争功,亦或再不济,也是季尚书护子心切,暗箱操作,防我这个人与他儿子存有仇怨之人,公报私仇,然而。”

“然而,一番作为后,判定死罪的卷宗,竟依然呈到了朕的案头。怀庭,以你所见,这个卷宗里,可有问题?”

“陛下,依臣之见,没有。”

“没有?”

“且不说臣目前掌握的情形来看,有目击者,又有了口供,严丝合缝,并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环,这个卷宗,经得起刑部尹尚书推敲。”

“是啊,朕翻看过了,并未看出异样。世家子弟,酒后失状,原本抗拒不认,最终证据确凿,无力辩驳,只能认罪,这般流程,古往今来,既不稀少,也不独特。”皇帝叹息一声,“如今,明知案子内有玄机,季尚书又没日没夜跪在门外,朕的朱笔,如何圈落!”

“陛下,您的朱笔,当毫不犹豫的圈落。”

皇帝一怔。

最新小说: 柯南之不小心进入酒厂怎么办 重生后我成了全家的混世魔王 奇妙的考研之旅 我只有初恋 四月潇潇随笔集 玉如对明书遥远的思念 沅有云兮澧有溪 沉睡中醒来 昨夜惊雨 00后的回忆录